武汉三环线(武汉三环在哪)

来源:七七学识网 发布:2022-04-21 12:41:09

仲冬时节,驱车行驶在长91公里武汉三环线的三环线上,沿线两侧的生态带森林或郁郁葱葱,或五彩斑斓;镶嵌其间的公园和景区,或碧波浩渺,或层林尽染……一路美景不时变换,令人应接不暇。

“这是利用沿线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打造的一条百里丹青长卷,也是一条镶‘金’嵌‘玉’、公园成群的环城生态带。武汉聚多方之力,历时10年,终于绘成这个‘绿的同心圆’。”12月19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

80后副总规划师武汉三环线

能参与三环线生态带规划,我感到很自豪

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何小白 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战争;“项目未动,规划先行”,是城建。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规划院)副总规划师游畅,是一位80后,也是三环线生态带规划的“先行者”之一。

2011版、2014版三环线生态带系统性规划,以及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武汉园博园等相关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都凝结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她说,每一轮规划都是她所在的市规划院规划团队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相关专项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出的“上位规划”。再由相关专业景观设计机构编制出实施规划。“三环线生态带的规划,一直与武汉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同频共振。”

2011年,游畅参加三环线沿线综合规划编制时,三环线刚刚全线通车。为了做好规划,她和市规划院的同事们一起,徒步勘察了三环线两侧全程。当时很多路段道路不通,杂草丛生,行走艰难。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与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携手,圆满完成了《武汉市三环线绿化带建设规划》的编制,经市政府审核通过,批准实施。

不久,三环线沿线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被纳入了武汉市《“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

三环线绿化带的长度、宽度、规划面积和近期重点实施的范围,以及“一环串多珠”“一带33珠”(“珠”是公园的代称)等核心内容,都在这一轮规划中得到了确定。后来,在2014版的规划中又进行了“升级”和优化。

2011年12月,武汉市计划重塑张公堤绿化景观形象,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市规划局迅速行动,启动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相关规划的编制。

游畅所在的规划团队接到任务时,离“交卷”时间不到两个月。他们马不停蹄地勘地形、访居民、查资料,连续奋战,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关规划的编制。

2012年2月,“一线串十园”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这座东起长江江滩,西南至汉江江滩,长29.3公里,规划面积约30.9平方公里的超级森林公园,已成为三环线生态带建设的“范本”。

知情人士回忆,当时张公堤堤顶有几段有交通功能,每天载重货车往来穿梭,加上沿线水泥搅拌站扎堆,晴天灰尘弥漫,雨天泥泞遍地,周边居民叫苦不迭。

经过绿化建设和景观提升,张公堤沿线环境大变样。截至目前,沿线10座公园已建成9座,最后一座将于明年动工。堤顶绿道正在打通最后两处断点。原先尘土弥漫的张公堤,如今森林茂密,四季有景,成为市民休闲健身、闹中取静的乐园,被网友赞誉为“绿色飘带”。

武汉园博园。蒙晓东 摄

2012年,武汉园博会面向国际征集规划方案,市规划院与一家公司组成联合体编制规划应征,一举中标。游畅和同事们参与了这次规划,后来又参与了园博园部分项目的深化设计。

如今,游畅与家人一起去园博园、张公堤等公园逛一逛,有时会跟他们讲讲以前做这些地方规划的故事。“作为一个规划人,能参与三环线生态带及相关公园的规划设计,我感到很自豪。”她说。

游畅认为,市民普遍关注和渴求公共绿色空间,在三环线生态带附近多建一些公园,能真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公园数量的增加,也拓宽了三环线生态带的宽度。她希望三环线周边规划的公园都能建起来,让市民畅快地游玩。

三环线生态带建设专班工作人员武汉三环线

一个金点子助力三环线生态带“画圆”

汉阳区凤凰湖公园。何小白 摄

衔山接水翡翠链,十年辛苦始“琢”成。

2011年初,《武汉市三环线绿化带建设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三环线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标志着三环线系统性绿化建设拉开大幕。

指挥部成员还包括市政府重点工程督查协调办、市发改委、市城建委,市财政、国土规划、园林、城管、水务局,沿线11个区及市城投公司的负责人。

在建设实施层面,武汉市提出了“政府引导、全市动员、社会参与”的模式。市园林局编制了“3年行动计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一个目标,多方发力,共绘“绿的同心圆”。

现任市城管委副主任余刘琦,时任市园林局绿化养护管理处处长,被借调到三环线建设专班工作,专班的任务是巡查、督察、协调,保证各个“部件”正常运转。

据他回忆,三环线沿线有许多城中村、景中村,还有物流仓库、企业扎堆,要让规划落地,最大的难题是用地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征地拆迁建绿的办法,费用巨大,超过财政的承受能力,要建这条环城绿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此前的相关规划中,缺乏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在研究规划方案时,有人提出,三环线两侧用地,七成属城中村所有,而当时,武汉市已启动城中村改造。“能不能结合城中村改造,来推动三环线绿化带的建设?”经过集思广益,这一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于是,“宜借则借、宜租则租、宜征则征、宜拆则拆”作为妥善解决三环线绿化带建设用地问题的思路,被纳入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

余刘琦举例说,比如借地建绿,从城中村先借来一部分土地,用于绿化带建设,后期在城中村改造建设还建小区时,将借用的这部分土地,算作该小区配套建设的绿化面积,从数字上给“还”回去。家门口的绿化成果,小区居民自然可以享受。这样的解决方案,更易于被城中村方面接受。

经过3年攻坚克难,至2013年底,武汉三环线绿化带基本“画圆”。绿化用地问题解决后,沿线栽植樟树、雪松、水杉、栾树等乔木96种、近32万株。

这3年,累计有数万名建设者参与了三环线绿化带建设。市、区绿委办还组织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在三环线绿化带及公园群参加了多场义务植树活动。

2014年1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决定将推进三环线生态带建设作为2号建议案提出,切实推进武汉市三环线生态带建设。

当年参与起草这份建议案的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处长付翔日前回忆,三环线生态带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后,市政协高度重视,一直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办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几乎每个月都要围绕三环线调研一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区负责人沟通,督促解决。

经过2014、2018年两轮改造和提升,三环线由绿化带变成了生态带,景观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有专家认为,2011年三环线绿化带启动建设,主要是解决了“绿”的问题;2014年和2018年的改造提升,则主要是解决了“美”的问题。

在三环线生态带建设过程中,武汉市政府、市人大先后出台了制度和法律,将三环线生态带划为生态控制区,严格管控。

龙阳湖公园建设工地测量员:

盛夏穿长筒雨靴防蛇虫测量地形

龙阳湖公园龙阳半岛效果图。

12月19日,汉阳区探访龙阳湖公园北岸建设工地。

裸露的泥土上,插着红黄蓝等彩旗,几辆挖掘机正在堆坡造型。平整好的一面土坡上,新种了数株银杏和美国红枫。

施工现场负责人张毓鹏介绍,龙阳湖公园是汉阳区重点实施的“大湖+”项目和智慧公园,规划面积313公顷,今年4月进场施工,预计2023年底完工。景观特色为一环(环湖绿道)、三岸(北岸、东岸、西岸)、七园、十八景。眼下已开工的为北岸和东岸两个区域。

在北岸三面环水的龙阳半岛,3名测量人员正在用仪器测量地形。领队张立鑫告诉记者,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测量地形,将测量数据与规划图、施工图比对,以确保精确施工。

测量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晨七点进场,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晚上住在项目部,还要整理白天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

“我们3个人每天在工地来回要走两三万步,在朋友圈轮番排前三。”张立鑫说,工地上高低不平,特别费鞋,新买的旅游鞋,往往穿两三个月就坏了。

“鞋子穿坏不算什么,最难受的是脚经常磨起水泡,一不小心还会崴伤了脚。”测量队员廖裕插话说,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用缝衣针挑水泡。

4月份进场时,湖畔杂草有一人多深,人一钻进草丛,就不见影了,只能用对讲机呼叫。为了防止虫叮蛇咬,盛夏测量时,大热天他们只能穿橡胶雨靴,脚烧得厉害,但只能忍着。

虽然很辛苦,但哥仨累并快乐着。看到测量过的土地一点一点在改变,他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家人来这座亲手建设的公园逛一逛。”张毓鹏说。

汉阳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阳湖公园是规划建设的三环线生态带“一带33珠”中“6大珠”之一,武汉西边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经由此公园“楔”入中心城区,与绿地系统连接。

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启动三环线生态带“一环33珠”公园群建设之前,沿线建成的公园仅有东湖风景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青山公园3座。截至目前,沿线嵌入的公园已达45座,其中已建成33座、在建6座、未建5座、现状保护1座。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近几年三环线生态带沿线新建、改建的公园,不仅“颜值”要求较高,还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凸显景观特色。

例如,眼下改造基本完工的竹叶海公园,以营造竹海作为特色景观。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内新种了30余个品种的竹子,共5万余株,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叶海公园。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责任人接受长江日记者采访时说,三环线生态带和公园群的建设,之前主要是泼绿色、铺底色,现在是逐渐丰富和完善。今后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建设,挖掘文化、凸显特色、丰富活动,赋予它更多复合功能,使这条环城生态带真正成为市民的乐园。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姚崇怀:

三环线生态带可助力武汉“湿地花城”打造

武汉经开(汉南)区南太子湖公园。何小白 摄

“三环线生态带及公园群的建设,对武汉意味着什么?”12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姚崇怀。

姚崇怀教授说,三环线是武汉市较早成环的快速环线,是主城区与新城区的交会带,又是城市外围六大生态绿楔进城的结合部,这条“绿色项链”有助于城市的通风、降温,对城市大环境的维系作用,也非常显著。

此外,它还为市民的出游,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绿色空间。这个空间有线,有面,也有点,像沿线已经建成的众多公园,都是点,是“珠子”。人们在线和面上活动的时候,还有很多点可供停留。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武汉市正在建设“湿地花城”,三环线生态带对“湿地花城”的建设,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因为它串起的公园群,有很多与主城区边缘的湖泊、滩地相连,有的直接贯穿,有的就在旁边,稍加连通即可到达。依托这些自然资源营造“湿地花城”景观,可以大大提升人们出行的愉悦度。(文/明眺生 吴晓 赵银斐)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