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能源”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合肥的新能源品牌也将“越擦越亮”

来源:江淮晨报 发布:2022-03-04 08:51:34
◤当那些耳熟能详的合肥新能源汽车“城、企故事”还在脑海中回荡时,故事的主角们已写下新的篇章。

剑指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之都,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热度”“亮度”“浓度”“速度”都已走上了新的台阶。◢

【热度】一字之变后的深耕细作

春意渐浓,万物萌生。

2月26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会在合肥举行。

会上,安凯客车与合肥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就自动驾驶领域开展重要合作进行了签约。未来,双方将投入最新技术和核心成果,打造开发出面向园区、半开放道路、测试场及开放道路运营投放的新型智能化车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运营推广……

而像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的“双招双引”重磅签约项目,会上共进行20个,总投资约357亿元。其中,合肥参与了大多数项目。

就在当天,江汽集团在北京与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合资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与合肥联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以整车软件、车云平台和自动驾驶为核心,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发展赋能……

早已驶入“快车道”的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2022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里的“开门红”。

实际上,如今剑指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合肥,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热度已保持了约有30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汽车工业人才摇篮”的合肥工业大学便开始着手研发第一代纯电动轿车。2002年,江淮汽车开始研制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2009年,合肥加入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成为国内最早试水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用“汽”取代“器”,将原先对部分重点产业概括的词语“芯屏器合”改为了“芯屏汽合”。

对于用“汽”取代“器”的原因,合肥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市里在对“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作规划时,重点考虑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哪些产业符合发展趋势;二是哪些产业合肥具备比较优势。“两者一结合,汽车就脱颖而出了。”

【亮度】“合肥新能源”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这几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亮度”越来越高。

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落户,大众入股江淮混改、投资控股国轩高科,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在肥举行……合肥新能源的故事,几乎各个“破圈”,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合肥本身,已逐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筑巢引凤。

实行新能源汽车差异化交通管理,允许新能源汽车使用公交专用道,支持新能源汽车享有多项泊车优惠……让政策走在产业前面,合肥用创新举措,让更多新能源汽车在道路上“跑起来”;

建立起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锂电池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合肥在关键技术领域对整个产业提供支撑;

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等一批高校院所……合肥基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合肥已经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领域,抓住了‘先手’,赢得了‘先机’。”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高合汽车创始人、CEO丁磊等众多参会专家企业家纷纷表示。

创新平台支撑,应用利好反哺,引得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重磅盛会纷纷选择合肥,“用脚投票”。而当那些耳熟能详的“城、企故事”还在脑海中回荡时,故事的主角们已写下新的篇章:

2021年4月,蔚来汽车第10万台量产车在合肥下线。从2018年5月第一台量产ES8下线到第10万台,蔚来用了35个月,在同价位高端乘用车市场,创下了最快纪录;

2月18日,蔚来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将共建科技合作平台“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加快科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2月23日,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合作重要成果之一——大众安徽MEB工厂完成全新车身车间的建筑施工,大众安徽向“建成大众集团全球电动出行中心”又迈进了一步!

……

故事还在继续,合肥的新能源品牌,也将“越擦越亮”。

【浓度】汽车中的合肥“智造”“浓度”渐高

一辆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产业复杂且繁多。

汽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车机、电控系统……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决定着整车的质量。

凭借对产业的敏锐感知力,合肥对整体产业链先手规划,这也是国际国内众多“大牌”选择合肥的重要原因。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布局,目前,合肥全市拥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近171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拥有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巨一科技、华霆动力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电池、电机、电控、自动化、材料等核心领域。

2021年12月,合肥又一高产能动力电池项目——国轩高科5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新站高新区正式开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相关产品不仅为本土车企服务,还将为国际一流汽车公司等提供新一代电池技术与产品,进一步提升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越发完善。国轩高科生于合肥、长于合肥,我们将做强铁锂,做精三元,扩大规模,畅通上下游,持续为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贡献力量。”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

江淮汽车蜂窝电池技术有效解决了三元锂电池安全控制难题,成功开发智能刹车系统技术;蔚来汽车ES8车型车身铝材使用率高达 96.4%,为全球量产全铝车身中比例最高;国轩高科研制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302wh/kg……合肥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合肥市包河区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省产业战新基地,也持续发挥着产业平台集聚作用,落户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018年,中关村南下来到合肥,包河区携手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目标打造安徽省智能网联产业聚集地。如今,已有近70家科技企业入驻,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企业占大多数,涵盖了芯片、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系统等产业,初步构建起较完备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

2020年9月,安徽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在包河区塘西河公园内正式开通。这一条全长4.4公里的示范线,集聚了5G网络、道路感知设备、路边交通设施升级、云平台控制中心、5G场景应用建设等众多板块的高科技运用……

可以预见,通过完善产业链的布局,未来,在一辆新能源汽车复杂的架构中,合肥品牌、合肥“智造”的含量、“浓度”,将越来越高。

【速度】“新”赛道 合肥跑出“加速度”

深耕多年、筑巢引凤、延链补链强链……在新能源汽车的世界中,合肥跑出新的“加速度”。

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4.5万辆,同比增长148%。全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07万辆,同比增长232%,累计推广总量突破42.78万辆。

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截至2021年12月底,合肥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6.1万个,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主城区2公里、县区5公里充电服务圈。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人士透露,2022年,合肥将继续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做大产业规模,加大车辆推广应用,营造产业生态。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肥将陆续发布新版《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开放不少于1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测试片区,不低于4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开放道路,推动百辆级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运营。同时,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支持经开区申报新能源汽车国家级先进制造基地,加快包河区智能网联、高新区汽车芯片、庐江锂电池材料等发展。

乘势而上,面向未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项目目标实现产值33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值达500亿元。整车及总部项目不少于6个,整车品牌不少于8个,整车产能合作项目不少于3个,整车生产基地不少于6个。在技术方面,目标到2025年,全市具备整车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不少于6个,在整车、电池、电机等核心产业链环节的设计、检测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在汹涌澎湃的新汽车革命浪潮中,合肥已占得先机,站在潮头,崭露锋芒。剑指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将再用拼搏,赢得“明天”。(记者 刘畅司晨)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